创造

旗帜方向

  •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奋勇前进

    习近平;

    <正>一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争取独立自由史册上可歌可泣的一页,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饱经沧桑的一章。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2025年08期 v.33;No.370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7K]

领导论坛

  • 读书:领导干部的好习惯好作风

    晓山;

    <正>一、读书,是提升个人修养的最好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读书学习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的一个重要途径。”从古到今,我国都讲究读书修身、从政立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读书、修身、立德,不仅是立身之本,更是从政之基。而读好书、善读书,就是提升党员干部个人修养的最好方式。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居于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十分注重学识立身、诗书传家。

    2025年08期 v.33;No.370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6K]

学习交流

  • 以抗战精神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朱庆葆;王建军;

    <正>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望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缅怀为国捐躯的英烈,弘扬在浴血奋战中孕育的伟大抗战精神意义重大而深远。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这场胜利,不仅成为正义战胜邪恶、弱国战胜强国的典范,更标志着中国历史从此开始了一个新的转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开端。它终结了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遭受列强侵略的百年屈辱史,一洗民族耻辱,收回了被侵占的领土,废除了不平等条约,向世界昭示了中华民族在外敌面前强大的战斗力和不可战胜的精神。

    2025年08期 v.33;No.370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4K]
  • 人民军队是全民族抗战的中坚力量

    蒋勇;赵蒙;

    <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有力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顾历史,认真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何能成为抗日战争胜利的中坚力量,总结经验,对于在新征程上向着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强军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力支撑,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08期 v.33;No.370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0K]
  • 抗日战争时期人民军队团结奋斗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周俊;张福还;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牢牢把握政治建军时代要求,一刻不停推进政治建军,确保人民军队永葆性质宗旨、始终敢打必胜、始终团结奋斗、始终人才辈出、始终纯洁光荣、始终法纪严明,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增强我军政治优势。”人民军队的历史,就是一部团结奋斗的历史。人民军队从诞生之日起,始终听党指挥,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发扬团结奋斗精神,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不朽功勋。特别是在抗日战争中,人民军队在党的领导下组织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心,英勇战斗,成为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在新时代强军兴军的新征程上,认真梳理人民军队在抗日战争中团结奋斗的历史经验,总结人民军队团结奋斗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025年08期 v.33;No.370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3K]
  • 抗日战争时期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及当代传承

    吕陈博;

    <正>1931年抗日战争爆发,经过14年的浴血奋战,日本于1945年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在此期间,人民军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培育和形成了一系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这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不仅是人民军队在战争时期的制胜法宝,更是在新的历史时期迎接困难和挑战的重要保证。

    2025年08期 v.33;No.370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1K]

聚焦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 抢抓“旅居云南”建设机遇 助力文山旅居产业快速发展

    吴亚西;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旅游业是新兴产业,方兴未艾,要像抓‘厕所革命’一样,不断加强各类软硬件建设,推动旅游业大发展。重点推进文化底蕴深厚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建设,培育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最佳旅游乡村,更好满足本地居民休闲需求、旅居者生活需求和旅游者度假需求。”近年来,为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守护好云南旅游这块金字招牌”的重要指示,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旅居云南”新品牌,吹响了云南文化和旅游转型升级的号角。“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成为云南文旅新IP,“旅居云南”正逐渐成为云南的一张新名片。

    2025年08期 v.33;No.370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0K]
  •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以蒙自市残疾人就业为例

    何柳;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残疾人是社会平等成员与重要力量,要促进其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明确完善相关保障与服务体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关于边疆民族地区治理和惠及民生的指示,为蒙自市残疾人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国有8500多万残疾人,涉及2.6亿个家庭;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能让其家庭感受到公平正义与社会温暖,更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与和谐稳定。

    2025年08期 v.33;No.370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7K]

经典解读

  • 从《党与抗日民主政权》学习邓小平处理党政关系的智慧

    赵雅萱;陈默;

    <正>作为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邓小平同志为中国共产党党政关系的处理、民主政权建设思想和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党与抗日民主政权》一文,是邓小平同志论述党领导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著名篇目。首次刊登在1941年4月15日的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刊物《党的生活》第35期,是研究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建设的经典文献,也成为学习、研究邓小平理论的重要资料,后被收入1994年出版的《邓小平文选》(第一卷)。文章中蕴含的政治智慧,在中国共产党人奋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征途中仍然焕发着时代价值。

    2025年08期 v.33;No.370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8K]

调查研究

  • 画好统一战线“同心圆” 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云南统一战线助力乡村振兴的“会泽实践”

    沈凌云;张龙洋;

    <正>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是统一战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重要法宝作用的时代要求。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优势,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乡村振兴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加强对乡村振兴的塑形铸魂,能够有效凝聚共识、汇聚合力、聚集人才,助力乡村振兴这一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使乡村真正成为生态宜居的乐园。云南省会泽县地处滇东北乌蒙山主峰地段,位于三省八县交界,是云南省第三人口大县。2017年12月以来,在中共云南省委领导下,中共云南省委统战部牵头各民主党派云南省委,聚合“云南统一战线”力量,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深入实施同心社区、同心致富、同心生态、同心健康、同心育才、同心社会“六大同心工程”,从社会治理、经济发展、文化铸魂、民族交融等方面进行创新实践,推动资源、优势、力量、特色与会泽乡村发展精准有效融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统一战线的制度优势转化为会泽发展的生动实践。

    2025年08期 v.33;No.370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4K]
  • 河口县口岸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索

    熊新霞;

    <正>口岸是国家对外开放的门户,是对外交往和经贸合作的桥梁。口岸经济是中共云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三大经济”之一,是一种多层次、跨领域、多幅度的复合经济,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带动作用。云南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支持河口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将河口打造成为云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区域性高端现代化服务的聚集区、昆明至河口至越南河内至海防国际大通道上的重要节点城市”的定位,为河口县高质量发展口岸经济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同时也为河口发展指出了突破口与着力点。2025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强调,云南要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创发展新局面。要求云南发挥区位优势,积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统筹推进园区、通道、口岸高质量发展。以此为基本出发点,进一步研究如何实现河口县口岸经济转型升级,将助力云南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5年08期 v.33;No.370 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2K]
  • 文山州“边三县”边民互市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之路

    彭春辉;

    <正>202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强调:“云南区位条件独特,要积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2025年4月,中越两国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关于持续深化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快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中,双方同意共同提升口岸、边民通道和边民互市点的通关效率。这一共识为云南边境贸易,尤其是边民互市贸易的繁荣创造了有利条件。边民互市贸易作为边境地区经济发展的实践样态,是云南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跨境经济合作的具体实践,对推动边境地区经济增长、促进民族交融和边疆稳定意义重大。

    2025年08期 v.33;No.370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4K]
  • 石林风景区旅游业转型发展的对策思考

    唐丽芬;

    <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以深度融合为核心、科技与绿色为双翼、创新业态为驱动,构建“文化—生态—经济”协同发展旅游体系,为旅游业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石林风景区旅游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逐渐步入“成熟期”和“转型发展期”,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日益显现。通过对石林风景区旅游业转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促进石林风景区旅游业转型发展的对策进行思考,期望对类似风景区的旅游业转型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2025年08期 v.33;No.370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5K]

基层视窗

  • 强化知识产权司法盾牌 助力营商环境提质升级

    钱薇;郭佳;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系高质量发展,关系人民生活幸福,关系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关系国家安全。”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昆明中院”)牢固树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落实严格保护工作要求,努力为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促进经营主体创新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2002年1月,昆明中院开始设立专门负责审理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的民事审判第六庭。2007年7月1日,民六庭更名为知识产权审判庭(以下简称“知产庭”),是云南省最早设立的知识产权专业审判庭,开启了昆明中院探索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三合一”审判机制改革,实现专业化审理全覆盖的新篇章。昆明中院知识产权审判庭除管辖昆明市辖区范围内一、二审知识产权案件外,还负责集中管辖云南省范围内涉及专利纠纷、植物新品种纠纷、驰名商标认定纠纷、垄断纠纷、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纠纷的知识产权民事、行政一审案件。

    2025年08期 v.33;No.370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8K]
  • 守护自然与文化底蕴 激活文旅融合“源头活水”

    海英;木晓怡;

    <正>迪庆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迪庆州”)位于滇、川、藏三省区交界地带,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雪山、峡谷、湖泊、草原,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梅里雪山、普达措国家公园、虎跳峡等景区享誉世界,民族团结亲如一家,多元文化深度交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春夏秋冬四季如画。近年来,迪庆州人大将文旅监督作为服务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通过写好保护、融合、发展“三篇文章”,有效推动民族文化传承“焕发新生”、文旅融合“升温提速”,为产业创新激发出新的增长点,成为人大助力经济产业发展的新范例。

    2025年08期 v.33;No.370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9K]

智库论政

  • 德宏实施两项免签对云南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价值刍议

    束荣华;

    <正>2024年12月中旬,国家移民管理局继续优化外国公民过境免签政策,将免签人员在境内停留时限延长至240小时。该政策实施后,来华外籍旅客人数屡创历史新高,强化了我国“开放包容、安全有序”的国家形象,促进了国内相关消费领域产值的快速增长。目前,云南省2个国际机场口岸以及1个铁路口岸已列入过境免签口岸,9个州(市)列为停留活动区域,但滇西地区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德宏州”)、保山市、临沧市尚未纳入,对于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影响。2025年2月,国家移民管理局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实施了东盟国家旅游团在该州团体入境免签停留6天政策。政策实施半年来,该州口岸共验放东盟出入境人员15.6万余人次,占出入境人数比例超30%,同比增长27%。

    2025年08期 v.33;No.370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8K]
  • 云南省乡村产业“多态融合”发展的几点建议

    张蕊;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十四五”规划《纲要》、近年来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等,均对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作出部署。积极推动乡村产业“多态融合”,能够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云南作为农业大省,是实施乡村产业“多态融合”发展的重要省区。在此背景下,立足工作实际并结合相关研讨成果,对大理白族自治州、昆明市、昭通市以及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等多个州(市)下辖的16个乡(镇、街道)展开深入分析,进而为云南省推动乡村产业实现“多态融合”发展提出若干针对性建议。

    2025年08期 v.33;No.370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6K]

  • 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正>“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2025年08期 v.33;No.370 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2K]
  • 下载本期数据